讲解提纲: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2号一敏感性分析》 (以下简称《敏感性分析指:引》是“营运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工具方法指引。
敏感性分析( sensibility analysis)是从属于本量利分析的一种具体方法。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影响营业利润的敏感性因素,提醒企业关注营运管理过程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与营运管理。
《敏感性分析指引》明确了敏感性分析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指出了敏感性分析的应用环境,详细描述了敏感性分析的应用程序,简要评价了敏感性分析的优缺点,规定了解释权的归属。
总体而言,《敏感性分析指引》包括五章,共二十三条,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第一条 敏感性分析,是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变化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变化对实现目标的影响及其敏感程度。
敏感性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第二条 敏感性分析工具具有广泛适用性,有助于对短期营运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中的有关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和防范,也可以用于一般经济分析。
第三条 敏感性分析的应用环境参见《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0号——营运管理》。
第四条 企业在营运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营运监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会应用到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也常用于长期投资决策等。
第五条 短期营运决策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应用于目标利润规划。
第六条 短期营运决策中的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短期营运决策目标、根据决策环境确定决策目标的基准值、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目标的各种因素、计算敏感系数、根据敏感系数对各因素进行排序。
第七条 在利润规划敏感性分析中,利润规划的决策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有关公式如下:
利润=销售量×(单价-企业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第八条 在确定利润基准值时,企业通常根据正常状态下的产品销售量、定价和成本状况,使用本量利公式测算目标利润基准值。
第九条 企业根据本量利公式分析和识别影响利润基准值的因素,包括销售量、单价、企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企业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可视具体情况和以往经验选取对利润基准值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十条 企业在进行因素分析时,通过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衡量因素变动对决策目标基准值的影响程度。企业可以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或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条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每次只变动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所做的敏感性分析。敏感系数反映的是某一因素值变动对目标值变动的影响程度,有关公式如下:
某因素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在目标利润规划中,目标值为目标利润,变动因素为销售量、单价、企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敏感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该因素越敏感。
第十二条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时,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变化对目标的影响程度所做的敏感性分析。
企业在进行目标利润规划时,通常以利润基准值为基础,测算销售量、单价、企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同时发生变动时,对利润基准值的影响程度。
第十三条 企业应根据敏感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对其进行排序,按照有关因素的敏感程度优化规划和决策。
有关因素只要有较小幅度变动就会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属于敏感性因素;有关因素虽有较大幅度变动但对利润影响不大的,属于弱敏感性因素。
在短期利润规划决策中,销售量、单价、企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应重点关注敏感性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控制敏感性因素,确保利润规划的完成。
第十四条 在对利润规划进行敏感性分析时,企业应确定导致盈利转为亏损的有关变量的临界值,即确定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允许值、企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有关公式如下:
销售量的最小允许值=固定成本/(单价-企业变动成本)
单价的最小允许值=(企业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量
企业变动成本的最大允许值=(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单价-企业变动成本)×销售量
第十五条 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衡量投资方案中某个因素的变动对该方案预期结果的影响程度,做出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价。
第十六条 长期投资决策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参考本指引第六条。
第十七条 长期投资决策模型中决策目标的基准值通常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现值指数等。
企业通常需要结合行业和项目特点,参考类似投资的经验,对决策目标基准值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选取。决策目标基准值的影响因素通常包括项目的期限、现金流和折现率。
第十八条 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敏感性分析,通常分析项目期限、折现率和现金流量等变量的变化对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产生的影响。
第十九条 以净现值为目标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可以计算投资期内的年净现值现金流入量、有效使用年限和折现率的变动对净现值的影响程度;也可以计算净现金为零时的年现金净流量和有效使用年限的下限。
第二十条 以内含报酬率为基准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计算投资期内的年净现金流入量和有效使用年限变动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
第二十一条 敏感性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分析结果易于理解,能为企业的规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参考。
第二十二条 敏感性分析对决策模型和预测数据具有依赖性,决策模型的可靠程度和数据的合理性,会影响敏感性分析的可靠性。决策模型通常需有一定的前提假设,应用模型受假设条件限制。
第二十三条 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是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变化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变化对实现目标的影响及其敏感程度。
敏感性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具有广泛适用性,有助于识别、控制和防范短期营运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的相关风险,也可以用于一般经济分析。
当然,企业在营运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营运监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会应用到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也常用于长期投资决策。
企业应用敏感性分析,应当遵循《营运管理指引》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这意味着营运管理的应用环境同样适用于敏感性分析,体现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概括性指引与工具方法指引之间的关系。
短期营运决策的敏感性分析主要应用于目标利润规划。
(1)确定短期营运决策目标;
(2)根据决策环境确定决策目标的基准值;
(3)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目标的各种因素;
(4)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5)根据敏感系数对各种因素排序。
(1)确定短期营运决策目标
在利润规划敏感性分析中,利润规划的决策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利润=销售量x(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这就是前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计算公式。
(2)根据决策环境确定决策目标的基准值
在确定利润基准值时,企业通常根据正常状态下的产品销售量定价和成本状况,使用本量利基本计算公式测算目标利润基准值。
(3)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目标的各种因素
企业根据本量利基本计算公式分析和识别影响利润基准值的因素,包括销售量、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企业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可以视具体情况和以往经验重点分析对利润基准值影响较大的因素。
(4)计算敏感系数
企业在进行因素分析时,通过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衡量因素变动对决策目标基准值的影响程度。
敏感性分析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①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是指每次只变动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所作的敏感性分析。敏感系数反映的是某一因素值(自变量)变动对目标值(因变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的计算公式:
某因素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在目标利润规划中,目标值为目标利润,变动因素为销售量、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敏感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该因索越敏感。
经过简单的数学推导,可得出销售量、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下面以华夏公司为例说明敏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华夏公司20XX年3月只产销一种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20XX 年3月的固定成本总额预计为200000元,销售量预计为 500 000件。
根据华夏公司的资料,华夏公司20XX年3月的预计利润为:
预计利润=500 000x(10-6) -200 000=1800 000 (元)
(一)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假设华夏公司的各因素增长25%,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如下
1.单价的敏感系数(单价10*1.25=12.5)
单价增长25%的利润= 500000x(12.5-6) - 200 000= 3050 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 (3 050 000 -1800 000)/180000x 100% =69. 44%
单价的敏感系数=69.44%/25% =2.78